本地女演员步入40岁以后,面临角色受限的窘境。《联合早报》访问四名40岁以上的女演员陈丽贞、黄碧仁、黄嫊方和许美珍,她们反倒认为人生阅历丰富,是她们的优势。40岁以后的人生如盛开的花,等待她们用岁月打磨的演技来证明。
放眼国外,不时听到步入中年的女演员提起事业困境与角色局限;有人指出,演艺圈对40岁以上的女演员不够友好,有人反映结婚生子后演出机会锐减,或只接到“妈妈”角色。然而,女演员经过时光的酝酿打磨,40岁后,不正是绽放的最佳时候?
金马影后杨雁雁去年在台湾金马奖颁发最佳女主角奖前说:“我常常觉得女演员面对的挑战比男演员大,女演员在40岁之后,能够演到女主角的概率,有时候甚至会像断崖式暴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灰心,因为支撑着我们的是女性天生的韧性和毅力,再加上我们对表演的热情和热爱,这就是支撑着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原因。”
拉回本地,去年新传媒戏剧收视之冠,是刻画单亲妈妈故事的《单翼天使》。此剧算是女性题材,由郑惠玉和钟琴诠释中年单亲妈妈的角色,但故事有其他枝节,并非聚焦中年课题。“纯中年”题材的戏,近期倒是没有。
《联合早报》访问四名40岁以上的女演员陈丽贞、黄碧仁、黄嫊方和许美珍,了解她们的心态,以及所面对的挑战;金牌故事人洪荣狄和新传媒华文戏剧组主管张龙敏也分享中年女性题材在本地电视剧的可发展性。
陈丽贞:专业演员不排斥角色演过女主角和女配角的陈丽贞(54岁)不讳言,演艺圈是现实的,年龄越大,角色难免有局限,她仍在等待一个有发挥空间,像53岁韩国女演员金喜爱在夯剧《夫妇的世界》里的角色。
陈丽贞指出,聚焦中年女性的故事须要量身打造,这关乎天时地利人和,但她笑说:“如果新加坡有类似《夫妇的世界》的角色,我们可不可以演?演了会不会被观众骂?我敢演,观众接不接受?”不过,她觉得随着网剧的普及,可发展更多题材,甚至超越电视尺度的演出,因此实力派中年演员仍有机会发挥。
忆起当年步入40的心情,她说经过洗脑过程,“当剧本里写了一个比较大的女儿给我时,我很尴尬,心想怎么生得出,为什么这样快演这类角色,我还想多演几年戏啊,后来想想这是个过程,要去体会去面对,早一点面对就不会尴尬。演的时候就专注把母亲角色演好,这是专业操守,如果心里排斥,那就是陈丽贞排斥,角色是不可能排斥演员的,既然接了就要好好演,不要接了还埋怨。”
至于演艺生涯的长度,她认为本地市场虽小,但本地观众仍给予资深演员支持与厚爱,可以再演下去。她一再强调,无论是事业长跑或等待伯乐的过程中,最重要是保持健康和适当保养,“人生如戏,经历让演员更有戏味,如果真的要当演员,职业寿命蛮长的,但最终还是要靠体力和记忆力。这行真的靠体力的,现在没运气,等老了也许有一个像《桃姐》的角色(香港资深女演员叶德娴主演)可以演。”
*想演的题材:“演妈妈的话,单亲妈妈可发挥。如果演单身人士,就演一个经过101次约会仍嫁不出去的女人,结果50岁遇到一个小鲜肉……”
黄碧仁:演员要懂自己的定位向来演女一的黄碧仁(51岁)觉得普遍而言,女演员确实面对“数字的问题”。她说:“如果不跟人家说你40岁,可能看不出来,但一说出来,搭配男演员方面会遇到问题,戏路也变窄。尤其要看你之前是不是偶像派,如果是的话会有影响,如果不是,对戏路比较广的(演员)来说就不是太大问题。”
个人而言,黄碧仁在40岁前已开始演妈妈级的要角,所以步入40岁后,反差不大。从早期的《家人有约》,到近期的《志在四方》《虎妈来了》《三个愿望》,以及正在播出的长剧《味之道》,黄碧仁演过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母亲角色。每个“妈妈”有不同的故事背景,思想不一样,言谈不一样,教导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柔弱,有的强势,她不觉得演母亲角色是问题,“40岁后就不能演‘青春123’了,能胜任‘青春123’的演员多得是,干吗去凑热闹,要懂自己的定位。”
黄碧仁继而说:“我们这个年纪有这个年纪的戏路,不能像以前一样。如果钻牛角尖,甚至觉得不公平,生活会很痛苦,不能停止时钟啊,所以演员要懂得接受市场的趋势,制作组要什么,剧本要拍什么。”
她不觉得40岁以上的女演员在年龄上吃亏,反观40岁时已有各方面的人生经验,“在我的‘储藏室’里面,可以找到东西让我好好运用。”
*想演的题材:“其实没特别想要接什么角色,我喜欢惊喜,再演女强人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点,找到点,从那里出发去演,那就走对路了,心里抗拒挖掘新发现,只会停留在原地,写剧本的人也不想局限自己。我也没想到会演到‘陈惠瑛’(《味之道》角色),蛮另类的角色,很好发挥。”
黄嫊方:配角也可以玩得过瘾黄嫊方(46岁)近期凭《最后的夫人》里的妈姐角色,一连拿下亚洲区颁奖典礼两座最佳女配角奖,目前她紧锣密鼓地在拍摄“Lion Mums”第四季,担任主角。谈起40岁以上女演员的角色局限,她认为相较于年龄,更关乎女演员的选择。
“要看演员的心态是什么,若以主角的心态去看,40多岁的主角戏,内容是有局限的,通常跟‘妈妈’有关,要不就是从年轻演到老,但脸要够年轻才能演这样的戏。如果愿意演配角,40岁以后的配角戏还是很多的,有很多配角角色我还没演过。”
黄嫊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配角角色多样,演过反派,刻苦的妈妈,精神状态异常的妈妈,她将在新剧《关键证人》中分饰二角,在《卧虎藏鬼》中扮演调戏年轻男子的富太,她笑言还有很多可以“玩”,演起来会很过瘾的大大小小角色。
说到此,黄嫊方想起初入行时,旁人以为她只能演男人婆、刁蛮女和古装角色,“当我敢尝试没有演过的角色,就会知道自己的演技可以去到多远。”
不过,她有一个死穴:不能装嫩。她笑说:“在《最后的夫人》里我得演一段18岁的戏,我当时‘求’剧组帮帮忙,让画面朦胧一点。真的过不了自己的关,扮可爱很难,你做得到,人家看了也会吐的!”
她指出,比起中年女演员,中年男演员较少,制作方因此会找国外的男演员演出,“我问过制作公司,为什么要找海外男演员主演?他们反问‘你跟我讲有谁可以演这个角色?’40岁的女演员很多,制作组可以慢慢挑选,男的有时找不到。相比之下,男演员在40岁后,工作机会较多,发展空间也较大。”
*想演的题材:“我在‘Lion Mums’第四季的角色出现更年期症状,但着重在性欲变低,并以搞笑方式带出,我觉得更年期的故事可以再挖掘。也可以讲未婚中年女子怎样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或者在失业或失去感情后,怎样咬紧牙关挨过苦日子。”
许美珍:40岁后的故事值得探索在《西瓜甜不甜》《我的女侠罗明依》与新剧《过江新娘》中,把妈妈、姑姑等女配角演得出彩的许美珍(45岁)说,入行以来,一步一脚印累积经验与建立演艺基础,步入40岁后,即使当配角仍有发挥空间,“戏份不一定很多,但可以很集中,开始当女配角后我只有一个目标:不管什么角色,我都要把它做好,希望观众感受到我28年的演艺经验。”
40岁后当主角的机会是否暴跌?许美珍说:“机会是人家给你的,要怎么去把握看个人。40岁后能不能当主角,要看当下有没有写女人戏的趋势。这个年龄是尴尬的年龄,但也是人生经验丰富的年龄,有些人有事业有家庭,有人面对中年危机或经济问题,有人放弃高薪工作环游世界,也有结婚20年后决定离婚的人,这个年龄层有很多故事可以探索,身为演员,我希望接到这类角色后可以很好地诠释,让观众有共鸣。”
许美珍说,她有一种直觉,在不远的将来,本地影视业的题材会趋向多样化。
她也提到“明星”和“演员”的区别,如果是明星,年龄或许会对事业有阻碍;如果是演员,主要以演技和演出为目标,年龄就不是首要考量。她说,纵使重复演出相似角色,演员得靠自身的专业态度来区分角色,若女配角的人物背景写得不完整,她会自己发想设计,或在造型方面区分。
*想演的题材:“步入40岁后想单身,或想再谈恋爱的故事都挺有趣的,尤其现在交友应用很普及,有人约会一次就找到对象。网上桃色诈骗事件也是不错的题材。还有不孕症,会有不少女人有感触,我在《过江新娘》的角色有触及这个课题,但故事不是很长。”
中年女性题材丰富
洪荣狄:中年女性的问题很多,非常好写。(档案照)
本地金牌故事人洪荣狄告诉本报,他从十几年前就想写一部关于中年人的长剧。至今,以中年人题材为主戏的电视剧寥寥无几,他觉得有点可惜。
他说:“以一般电视剧来说,40岁以上的女演员通常演妈妈角色较多。这个年龄层的演员,必须为她量身定做主角戏,比如现在写一部40到50岁左右女人的戏,那我们就以这些演员为主,把主题框在这个年龄层,她们才有机会变成主要角色。”
洪荣狄认为,幕后人若有决心写好以这个年龄层为主的戏,他相信本地观众会喜欢。他对本地中年女演员有信心,“我们这个年龄层的演员越来越多了,有美珍、碧仁、潘玲玲等,她们的演技到这个阶段已非常好,如果能为她们量身打造一部戏让她们发挥,她们一定会大放光彩。”
至于可呈现的中年题材,洪荣狄说:“中年女性的故事最多了!”他指出,可写因年华流逝而觉得彷徨,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感觉;可写事业上被后起之秀急起直追,看不到前景的茫然;可写家庭问题,“中年女性的问题很多,比年轻人更多,她们的苦恼彷徨,看不到前景,情绪变化,身体变化,更年期,各种各样的情绪起伏非常多,其实非常好写。”
张龙敏:把中年人的戏写好,可吸引中年观众。(档案照)
上个月回巢新传媒的华文戏剧组主管张龙敏受询时说,中年女性的故事确实丰富,题材相当多,“我们的演艺圈跟国外不一样,我们的中年女演员向云、潘玲玲、林梅娇等一直都有戏演。当然,她们真正当主角的戏不多。”另外,他指出本地也有中年题材剧,比如以50岁男女为主轴的《五零高手》。
提起国外一些中年女演员缺乏演出机会,他说:“现在的问题是,中年人不太看戏了,他们的时间不够,要工作要照顾孩子,年轻人比较有闲情看电视。如果我们把中年以上的戏写得比较好,比较有诚意,相信中年人会看,但看戏的中年人一定比年轻人少,所以要看投资人愿不愿意拍中年人的故事。”